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台山瑞景图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596

钱维城(1720-1772)


(资料图)

台山瑞景图

设色纸本 手卷

33.7×458 cm

说明一: 1、此钱维城《台山瑞景图》卷,分段绘制浙江天台山十景进呈。所绘各景为:青溪烟景、赤城霞标、国清松径、 佛陇经坛 、华顶凌云、石梁飞瀑、琼台酌醴 、桃源绚春、双岩佛屋、万年福海。天台山为有名的“佛宗道源”, 所图皆为“瑞景”。故极得乾隆帝青眼,逐段御题。 2、此卷未署年款。据《御制诗文集》小注曰:钱维城视学浙江时经游天台,因图其景以进。兹维城殁又二年,惟存此卷矣”。钱维城1763至1765年任浙江学政,可由此推断此图是钱在任期间或稍迟一段时间所作。乾隆御题为1774年,彼时钱维城去世已两年,故有“兹维城殁又二年,惟存此卷矣”之叹。 3、据陈仁涛、杨仁恺记载,1949年后此卷曾入“社管局”(即今国家文物局)留存,当时的局长郑振铎延请鉴定大家张珩、徐邦达二先生办公于北海公园团城,鉴别各古玩商家准备出让给公家的书画、器物。《台山瑞景图》曾留存「社管局」,应是在团城等待专家审阅时,被杨仁恺等先生寓目、记录。《国宝沉浮录: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标注此件为:“真迹、原存社管局”。 著录: 1、《石渠宝笈续篇•宁寿宫》,《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六册3004-3006页,上海书店,1988年版) 2、《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历代书画录续编》(第五册,第308页,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 3、陈仁涛校注:《故宫已佚书画目校注》(第32页,香港:统营公司,1956年。) 4、杨仁恺著:《国宝沉浮录: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第608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说明二: 乾隆御题诗收录于《御制诗四集》卷十八 《石渠宝笈》著录书影 乾隆御题: 源出洞天岭 汇流溪㵿漾 鹤仙缅遥年 徒杠涉今浪 人字起芦汀 去去赴雁宕 乾隆御题: 岩石色殷红 赤城名以寓 如雉堞入云 可证审言句 孙绰意如斯 莫谩错注赋 乾隆御题: 闾邱访二士 丰干笑饶舌 携手相与去 入崖祗一瞥 寺额云梦兆 未识金刚偈 乾隆御题: 西方极乐国 金田银界道 是地岭为名 其义殊易晓 纳于芥子中 分疏自了了 乾隆御题: 天台最高处 凌云数十里 阴晴皆见日 殊难明其理 经台传何人 依稀始智顗 乾隆御题 : 云标汇众流 望梁千仞悬 匡庐堪伯仲 其余皆眇焉 石桥原可度 清词忆少连 乾隆御题: 琼台悬中天 金庭擅桐柏 道宫筑唐时 其下淙灵液 一酌便登仙 奚藉蓝桥驿 乾隆御题: 绣峯复缋磵 绚彩红霞如 千树桃已然 万年药岂虚 缅忆刘阮踪 宁让武陵渔 乾隆御题: 寒岩与明岩 若断复若续 对峙镜光暎 嵌崖有佛屋 义在法华经 分座人天伏 乾隆御题: 万年对碧峯 凈业修福海 应真泛铁船 石湖至今在 衡文写境人 与彼同千载 甲午(1774)暮春下澣御题 “衡文写境人,与彼同千载” ——读钱维城《台山瑞景图》

此清宫旧藏、《石渠宝笈》著录《台山瑞景》长卷,为钱维城盛年山水精品。纵33.7公分,横458公分。分段绘制神秀壮丽的天台山十景,标名识地,附以考证。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上钤乾隆八玺,每段更有乾隆御题诗共十首,吟咏台山瑞景,怀念爱臣。诗书画相发,不仅是最为标准与理想的形制,亦是君臣之间深情厚谊的一个重要见证。

钱维城,字幼安,一字宗盘,号纫庵,又号稼轩,乾隆十年 (1745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刑部左侍郎,谥文敏。有《钱文敏公全集》三十卷。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评价道:“钱文敏维城诗如名流入座,意态自殊。”

乾隆十年 (1745年),钱维城以一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自此开始供奉内廷的仕宦生涯。乾隆十五年(1750年),奉皇帝之命绘制《白云寺图》,画作上方乾隆皇帝题跋有云:“今秋巡豫过获嘉,便道诣白云寺,山房竹径,致为清幽,因成六绝句。回銮后,尤能仿佛梗概,辄命词臣钱维城图之,并书旧句其右。乾隆庚午长至后五日,御识。”自此之后钱维城以词臣画家的身份频繁进行创作活动,在文学侍从与词臣画家的双重身份中互相转换。从乾隆十五年 (1750年)开始一直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钱维城陆续奉命创作了《热河千尺雪》《平定准噶尔图卷》《东坡舣舟亭图》《狮林全景图》《七秋图》《回部四果图》《九如图》,其中既体现了宏大与富贵的皇家气象,在笔墨章法中又表现出浓厚的书卷气。

天台福地

天台山实景图(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此《台山瑞景图》卷为纸本,设色。全卷纵33.7厘米,横458厘米,依所绘各景分段接纸,各纸长度约略相近,最短者44.5厘米,最长者46.5厘米。分段绘制山岳神秀、峻极壮丽的浙江天台山十景。所绘各景为: 1.青溪烟景 2.赤城霞标 3.国清松径 4.佛陇经坛 5.华顶凌云 6.石梁飞瀑7.琼台酌醴 8.桃源绚春 9.双岩佛屋10.万年福海

1.青溪烟景 ,画天台县城以西紫凝山下诸水汇合,城郭在望,长桥卧波,芦雁翻飞,渔舟往来。布景平旷开阔,令人心胸为之爽朗。

2.赤城霞标 ,画“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的天台山主峰赤城山,色作赭红,独立天表,山上天然的丹霞地貌形成了数个洞窟,成为高僧清修地。谷中烟云汹涌,杂木稀疏。

3.国清松径 ,描绘南宋时就被列为江南十剎之一的国清寺,智者大师(538 - 597)在此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 —— 天台宗。千年古剎坐落于苍松蹊径之间,石桥清湍,溪水潺湲,深谷幽寂,了无人踪,寺后金地岭矗立如屏障。

4.佛陇经坛 ,画金地岭下双溪奔腾如箭,绝壁千仞,圆通洞中高僧面壁,高明寺外幽人燕坐。构图充满而不拥塞,利用曲折多变的山势在尺幅间营造出高远深邃的意境。钱氏跋文中提及隋代流传贝多叶经,今已移至国清寺珍藏。

5.华顶凌云 ,描绘自银地岭远眺天台山最高峰华顶,群山拱卫,一峰独秀,山间楼阙凌虚,曲径逶迤,华顶之上云雾尽散,古塔危立。与多数游人趋之若鹜的华顶云气盘结的“归云”之境大不相同,钱维城着重呈现了晴空下巍峨的山势及山上古迹。

6.石梁飞瀑 ,乃天台第一巨观。这座花岗岩天生桥长约7米,宽不盈尺,如苍龙耸脊,横亘峭壁,岩上飞瀑穿梁而过,从40米高的悬崖轰然奔下,势如崩雷。此石桥明代徐霞客曾匍匐而过,今已禁止通行。

7.琼台酌醴 ,画群峰中山间平台,背依绝壁,面临深渊,下伏甘泉。台上隐士独坐,松风猎猎。

8.桃源绚春 ,写桃源坞与金桥潭周边景物,峰峦迭翠,桃林簇簇,艳若铺锦。

9.双岩佛屋 ,画寒、明二岩及合掌洞周遭景物,绝巘层巅,云霭蒸腾,萧疏的林木间有石室掩映。

10.万年福海 ,画八峰山下唐时所建万年寺,寺门外松杉苍郁,泉水飞挂,幽壑深谷乃清净修行之福地。

构图多用充滿式的“深遠法”,似在山前或山上远眺,望见远处的峰峦重重叠叠,无穷无尽,凸显天台山峰峦耸峙,壑险谷幽,以经意的结构,清透的賦色,构筑山势的灵秀与绵密,疎散与秀潤,呈现出来的是一派宫廷富贵的气息。山中古迹密布。天台山,自古便是福地,是“瑞景”。为了凸显“瑞景”这一主题,每段纸尾,附录小楷书对该处山川景物的考证文字。如《佛陇经坛》一段:“顗初居大慈,一日登佛陇讲经,经被风飘去。迹至溪,爱其幽胜,复营高明寺焉。寺有听海钵、贝多叶经,俱隋代流传。”又如《万年福海》一段:“晋僧昙猷尝憩此 , 四顾有真福地之。”

此丰富瑰丽的十段“瑞景”,自然特别得到乾隆帝之青眼。故乾隆帝诗兴大发,逐段御题。十首均收录于《御製詩文集》中。乾隆内府鉴藏印“八玺全”,并钤“乐寿堂鉴藏宝”。另有宣统二玺。各段画心均有乾隆御书诗,署“甲午暮春下澣御题”,诗后分钤御用文房小印若干。

君臣情谊

乾隆帝小像

翻阅《御制诗文集》,《题钱维城天台十景图》后小注写到 :“钱维城视学浙江时经游天台,因图其景以进。兹维城殁又二年,惟存此卷矣” 。可知,此作极可能作于钱维城1763至1765年任浙江学政期间,或稍后。而乾隆帝题诗时间为1774年,彼时钱氏去世已两年,故有“兹维城殁又二年,惟存此卷矣”之叹。

《御制诗文集》中小注

关于乾隆帝对浙东名胜之向往,清末的陈康祺于《朗潜闻记》有一段记述:天台、雁宕之胜,甲于东南,传之图志,高宗南巡,侍臣多称述及之者。一日,召见齐侍郎召南,询以两山古迹,侍郎以未经游览对。上问籍隶台州,因何不到?侍郎云:“山势岝峉,溪流深险,臣有老母,孝子不登高、不临深, 是以不敢往游。”上适奉孝圣皇后南来,闻侍郎言,遂不复巡幸浙东。

记录的真实性待考,但视学浙江的钱维城,确是以手中之笔墨代乾隆帝之目,将灵秀瑰丽的浙东山水移入画图中,进呈予乾隆帝。并以小字恭谨注释,以遂其卧游之心愿。而乾隆帝在钱维城去世两年后再度展卷,以十首流利雍容的御制诗,与这位曾经的 “爱臣”再度互动,彼时钱氏去世已两年,故有“兹维城殁又二年,惟存此卷矣”之叹。

题诗中更有 “衡文写境人,与彼同千载。” 一句,是同样的情感内核的另一种表述。“衡文写境人,与彼同千载。”人与境的交互与长存,这是中国山水意境中的宏大理想,钱维城将此“瑞景”进呈乾隆帝,乾隆帝又将此理想赠予钱维城。“相惜”之情可见一斑 。

作品流传

192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之名义暗渡陈仓,将清宫著录的艺术珍品运出紫禁城。其中包含宋至明代古籍善本逾两百件,以及历代书画作品逾一千张。此卷《台山瑞景》便在其列。1925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清室善后委员会”于养心殿清点藏品明细时,惊喜地找到当时赐予溥杰的藏品清单。钱维城所作之《台山瑞景》被录于宣统十四年(1922)十一月六日赏溥杰。

据陈仁涛、杨仁恺先生记载,1949年后,《台山瑞景》曾入“社管局”(即今国家文物局)留存。后被辗转售卖。今日重见,纸墨如新。

在这丰富瑰丽的一卷中,并未登上过天台山的钱维城,以他对浙东山水的体悟、丰富的见闻、蓬勃的想象,以及中国追求文学性表达的高妙境界为起点,乾隆帝流利雍容的十首御制诗为延续与点睛,共同串联起关于“天台瑞景”这一丰富意向的重重解读。

“凭君一滴清溪水,为写丹霞万丈图。”

而古今观者徐徐展卷,山水、诗、书入目留心,势必将这解读再推进一重。

全卷横屏观看

滑动浏览更多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电话:( 86-21 ) 5466 0508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电话:( 86-20 ) 3808 8589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电话:( 86-25 ) 8670 2356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电话:( 86-571 ) 8535 9925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台湾

电话:( 886 ) 2 2757 6228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电话:( 81-3 ) 6206 6682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电话:(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邮箱:usoffice@cguardian.com

上一篇 下一篇
x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