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山 肖安琪
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赋能“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今年以来,广东韶关市曲江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 千企帮千镇”行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帮扶共建形式,参与发展镇村特色产业,推动社会资本与乡村振兴需求有效对接。
(资料图)
项目进村 “滑翔伞”飞出“文旅兴”
助跑、腾空、御风而行,从云端俯瞰峰林田舍、草海村居,清风拂过脸颊,鸟儿从身边飞过……在曲江区罗坑镇中心坝村,专业人员乘着滑翔伞从高处一跃而起。滑翔伞如同朵朵彩云,时而上升,时而盘旋,最后在山脚稳稳降落——滑翔伞首次试飞成功,众人发出阵阵欢呼声。
中心坝村山环水绕,地势开阔,位于该村的罗坑大草原更被中国汽车房车联盟评选为最美露营基地,特别适合滑翔伞运动。“从那时开始,大家就有了发展滑翔伞运动的想法,带动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中心坝村党总支部书记沈世杰介绍。近年来,随着罗坑大草原的游客不断增长,中心坝村党支部在罗坑镇党委、广东广播电视局、广东广播电视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悉心帮扶下,积极探索“党建+旅游”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模式,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带头招商引资,以新设立的中心坝旅游公司为载体,吸引安阳市红鹰滑翔服务有限公司前来洽谈发展合作娱乐项目,在罗坑大草原上空成功试飞热气球及滑翔伞,促成全区首例热气球及滑翔伞项目成功落地,推动资源多元化利用,乡村振兴的“金点子”逐步变成“金果子”。
为了搭上热气球及滑翔伞项目的“顺风车”,村民们有的成了滑翔伞运动的“铁粉”,有的成了营地搭建的能手,还有人做起了直播带货。借助热气球基地的东风,村里的红薯干、茶叶等农副产品也被网络平台带“火”,成了户外运动的“香饽饽”。
“该项目预计能为村集体增收7-8万元。今年,村里的户外体育运动产业将迈上新台阶。”下一步,中心坝村将引进专业人才、组织特色赛事,通过热气球、滑翔伞等户外运动项目,带动文旅新腾飞,让村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岗位进村 “小车间”推动“大民生”
樟市镇南约村位于曲江区樟市镇南部,距镇中心4公里,常住人口3257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据不完全统计,外出务工人口约1556余人,占全村人口31%,村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渐渐显现。
这两天,在位于南约村的上扬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食品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台台现代化面条制作机器映入眼帘,工人们身着工作服,统一佩戴口罩,正在开足马力生产面制品,和面、压片、切条、高温灭菌、打包、整理装箱等工序有条不紊,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据了解,上扬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做养生面条的生产企业。四年前,该公司在樟市镇党委政府返乡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下,在南约村建办食品加工厂,主要加工生产茯苓面、葛根面、淮山面、挂面等,年产量达到1000余吨,产品销往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来,为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促进农户就业、赋能乡村振兴,樟市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立足企业生产需求和农村人口就业需求,抢抓“万企兴万村 千企帮千镇”这一机遇,严格落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经常到企业开展调研,在合理规划建设、企业招工、品牌推广等系列问题,帮助企业进一步塑造品牌,拓宽销售途径和渠道,推动企业的生产扩大化。在反复摸索后,绿色健康拳头产品“面欲牌”葛根面条成功面市,该面条原材料选自当地优质葛根、淮山等农作物,营养价值高,上市后深受广大消费者追捧。目前,该公司已通过了SlO 9001质量管理体系、Sl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葛根面被获认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公司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还带动约2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村民年增收40余万元,解决了村民“顾家、务农、赚钱”相互矛盾的问题,真正实现“工厂设在家门口,持家创收两不误”。
“我原来是在外地工作,现在家乡有了企业,在家门口工作,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各方面的福利待遇也都非常不错,我感觉很好很幸福。”工人钟万香开心道。
“面欲”品牌的成功,为樟市镇农产品实现高附加值转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有效路径。下一步,樟市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持续聚焦“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依托樟市镇产业资源优势,继续培育和扶持乡镇龙头企业,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规模发展壮大,以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升级,让更多村庄、更多农户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为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贡献力量。
技术进村 “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菌菇就只长柄不长伞,平时需要注意通风透气……”来到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众成食用菌种植基地,看到一排排食用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菌菇钻出棒体,阵阵菌香扑面而来。来自韶关市雪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给村民们细致的讲解菌菇管护和采摘技巧。
近年来,沙溪镇聚焦农村产业发展,抢抓“万企兴万村 千企帮千镇”的政策机遇,采取“党政主导、企业帮扶、部门联动”的整体推进机制,推行“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将食用菌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来抓,推动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品牌”化模式发展。
据了解,在沙溪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窝子村委、中心村委将壮大村集体和产业发展与撂荒地整治相结合,对闲置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与韶关市雪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三方联合成立韶关市众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总投资2000万元,计划流转土地100亩,搭建10个现代化、智能化出菇大棚,完善冷库、包装车间、培训室、加工车间、生活设施建设以及自动化有机肥生产线,形成研、种、加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食用菌生产和销售格局。
雪茸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添洪表示,“我们作为本土企业,本次与沙溪镇党委、政府的战略合作,是积极响应政府“万企兴万村”号召、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初步尝试,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协同沙溪镇党委、政府打造一个具有市场影响力、产业扶持力的食用菌品牌,并将其中经验复制推广,为推动全区农业产业升级发展贡献力量”。在新模式的带领下,第一期项目为窝子、中心村委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能为两村增加收入每年达600万元。
“我家就在附近,来这里上班每天有100元收入,而且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村民华月英笑着说。
小菌菇撑起的是沙溪镇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致富伞”。下一步,沙溪镇将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抓手,完善食用菌加工设备,扩大种植规模,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促进全区食用菌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目标迈进。